2017年5月31日 星期三

幼犬社會化整理~ 贏在起跑點

首先恭喜您,帶了一隻狗狗回家,但如果您是為了帶狗狗回家,正在做功課,小編在此更要對您送上12萬分的敬意,而說到了幼犬「社會化」,每個人一定多少有些感觸,但聽完了又覺得,社會化包山包海,又該怎麼做呢? 今天小編就做些架構上的整理,讓您對幼犬的社會化,有一些了解。

[安全與健康的管理]

但在開始前,還是先提醒新手爸媽,幼犬的社會化黃金期,約莫在3~5月的小朋友,但諸多獸醫師們往往又建議,小朋友三劑未打完之前,千萬不要出門,那是否有著兩全其美的方式呢?小編會建議您要注意的幾個事項是,由於幼犬的身體的確尚未發展穩定,但錯過了這樣的時期,對狗狗可能影響著狗狗的一生,但社會化也並非單純的,帶著狗狗到處亂逛,或是依照著主人的喜好,順便帶著「牠」,因此,對於事前的規劃,從狗狗的體能、性格、特性,去做評估是重要的,而其中最重要的事情是,安全與健康的管理。

1.環境需要預先規劃,舉例而言,您需要先探路,去觀察整體動線的安全與衛生狀況
2.使用推車、提籠、籠子等工具,降低風險,但一樣可以透過推車或提籠看看這世界
3.預防注射過後一周內,必須先觀察狗狗狀況,不建議在此時出門
4.每次出門,必須要考量狗狗的整體的體能,休息也是很重要的事情
5.規律的生活作息更是重要
6.不要一次出門就好幾個小時,幼犬的體能無法負荷

例如: 先從邀請朋友到家中來作客開始,在到親朋好友的家中,再慢慢進階到,公園的咖啡店,坐著在你身上看著人,再慢慢地進階到,每次一點一點的進步,慢慢地帶著牠闖關。這邊建議您參考幼犬社會化─外出篇

小編認為所謂的幼犬社會化,其目的不外乎是教會狗狗,去應對未來狗生的生活技能,讓狗狗在這個時期,其中又分成了幾個細項去討論。

1. 對人的社會化
2. 對人類家庭的社會化(生活作息適應、規矩、身體照護適應力...)
3. 對狗的社交
4. 對新事物的社會化

(一樣開始前,會建議您詳讀訓練計劃這篇,這邊就不在敘述了)

小編認為,剛帶回來的幼犬,最重要的事情,應該是想設法好好地融入家庭,也就是前兩項可能是最重要,但並不是說後面的不重要,而是如果連家庭的融入都做不好,後面的可能也做得很辛苦。

飼主在幼犬的功課很多,首要的任務就是,讓幼犬適應家庭的生活變化,而第一步驟當然是適應飼主,而飼主在準備帶回幼犬的時候,更要先預先規劃牠的生活作息,生活空間,例如,很多的幼幼,往往因為主人工作繁忙,而飼主又害怕幼犬受到傷害,或是破壞家中環境,長時間的限制,但當飼主回到家時,因此過於興奮,此間造成了幾個問題。

包含了,生活作息上空等太久的壓力,也可能造成大小便問題,甚至飲食上餓太久低血糖,或是狗狗看到飼主過於興奮,而造成的吠叫、咬手、撲咬...等等的問題。而如果您的狗狗,就在第一階段中,生活的適應上,就造成了對飼主與狗狗彼此的不信賴感,其後又該如何能好好的融入人類的生活中呢?

而這邊給飼主的建議是,「再忙也該陪陪孩子」,因此可以用的方法很多,如果您離開家的時間很長,即便是請家人幫忙,或是使用互動的式的Web Cam與餵食器,等等的方式,別讓孩子的第一個朋友就不開心。

[社會化目的是提升自信心]

使用強迫的方式,基本上並不太能提升狗狗本身的自信,因此,當狗狗在做不到的時候,是否能退一步想想,為什麼做不到呢?如何讓幼犬每次的挑戰中,都接受到好感,都能成功,藉此獲取自信心,但當然過度的幫忙,也會讓您的孩子變成媽寶,因此,提供一個有規則、循序漸進的目標,讓幼犬去挑戰是很重要的,而非突然給予雜亂無章的刺激,讓狗狗面對,也不是過度的保護都不讓狗狗面對,這邊建議您參考幼犬的社會化─概念篇

[規矩的設定]

首先你必須明確的確立您自家的規矩,一旦規矩確定了,除了狗狗不能破壞規則外,人也不該去破壞,避免造成狗狗的誤解。而在規矩要建立前,更該思考的事情是,狗狗的基本的需求都被滿足了嗎?如果長時間飼主不在,甚至生活空間狹小,且沒有足夠的空間時,卻又要求狗狗有足夠的情緒控制,這樣不合理的訓練,失敗的機率也是頗高的,而除了告訴牠什麼不行外,規矩中更應該明白的告訴牠,那什麼又是可以的呢?舉例而言,不可以在無聊想玩的時候跑來咬飼主的手,但當你只是告訴他這個不行?但聰明的飼主,您教導狗狗,那我要做什麼才可以跟主人玩嗎?那吠叫可以嗎?那去咬桌子可以嗎?還是到處抓地板?又或是到處尿尿飼主就會理我了呢?這邊建議您參考幼犬社會化─家庭規矩篇

[惱人的咬手問題]

咬手的成因大概可以分成幾項
1,無聊想吸引飼主注意
2.情緒太激動
3.誤會是某種玩耍的方式
4.想拒絕或是停止某事

對於前三項的做法,大概就像上面所敘述的,是否該設定好規則,到底要讓狗狗學會什麼?你才會陪牠玩呢?例如教會狗狗去拿玩具,我就會陪你(但人類很常自己破壞規則,又沒真的陪狗狗玩),在來就是教狗狗會狗狗在玩樂中,情緒的控制與控管,遊玩時常用設定好「開始」、「結束」,而這也是練習情緒控制的第一步。

而最後一項,常發生在狗狗不想被摸,不想被抱,不想穿戴胸背、項圈等等....很多不想的事情,而我們常利用減敏的方式,去拆解整個流程,讓狗狗去習慣接受這樣的狀況,但比較需要注意的事情是,如果能利用更多的指令教會狗狗,可能就不需用強迫狗狗去做這樣的角度出發,舉例,當幼犬想去拿某些不該拿的東西,但您如果學會更好的招回、叫名子方式,我想您是不需要去抓住你家的幼犬的。

這邊建議您參考【幼犬訓練】關於嘴勁控制的五個迷思

幼犬要學的,很多很多,這也是當您在選擇幼犬的時候,必須要考量的,您要花比別人多的時間,也要花比別人多的力氣,甚至無時無刻都需要注意他的安危,如何能在短暫的時間內,交會牠這麼多事情,完成這麼多功課,但當您努力完成的時候,您會獲得一個聰明有自信的孩子,甚至樂於挑戰不怕挫折,而這也只是牠狗生的第一步。

而小編尚未提到的,還有對對狗狗的社交
這邊建議您參考 幼犬社會化─對狗社交篇(上)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幼犬社會化─對狗社交篇(下)

D.I.N.G.O. 牛奶爸


延伸閱讀
幼犬的社會化─概念篇
幼犬社會化─家庭規矩篇
【幼犬訓練】關於嘴勁控制的五個迷思
幼犬社會化─對狗社交篇(上)
幼犬社會化─對狗社交篇(下)
宣導的意義



2017年5月8日 星期一

重視心理健康,用正確的態度看待精神疾病

重視心理健康,用正確的態度看待精神疾病。

狗兒的「行為問題」固然多數肇因於不恰當的養育方法,也就是所謂「後天的經驗學習」,但若狗兒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與行為,訓練效果有限,很有可能是他的「大腦也生病了」。

很可能,不是狗兒「防衛心強」,是他的大腦指示他要作戰;不是狗兒「彆扭易怒」,是他的大腦讓他很難感到快樂。

在台灣,連人的精神疾病都還受到污名化,有許多錯誤觀念,像是:生病了就一定是人太軟弱、家庭太失敗,絕對不要吃藥、承認就輸了之類等等,導致許多人(許多家庭)無法重獲健康。

關注我們粉絲專頁的朋友,我們呼籲大家必須要有關於精神疾病的基本認知。

精神疾病是生心理互相作用影響的,當我們的狗兒可能患有精神疾病時,除了提供他利於復原的良好生活外,更應該「讓大腦不要再迫害/破壞他自己」了。

曾被虐待、重傷、走失、棄養,或曾在極度壓迫的環境中生活的狗兒(如:收容所、籠養、惡質繁殖場),是因重大心理創傷而導致精神疾病的高危險群,一旦大腦病了,就算換環境也不見得能痊癒。

近年來,這樣的案例越來越多了,我們認為這表示各位好主人擁有正確觀念,越來越多狗狗不再被放棄。如果您懷疑自己的狗狗可能生病了,請大方尋求協助,以下文章連結就是我們信任的行為獸醫師 會思考的狗寵物行為訓練矯正工作室 。不要放棄,不要讓狗兒無謂地活在大腦的破壞裡。

推薦閱讀:狗與人之間的社會學


推薦閱讀:狗與人之間的社會學

連假後兩天保證大家一定會很無聊的(酸民心態ing),想要悠哉悠哉喝杯咖啡看點書的話,老師推薦大家今晚就去書店找這本來看喲!

注意,他不是小說。

前半本科學知識大放送,近年來犬科學逐漸受到重視,從狗的演化、狗的學習、狗的行為、狗的認知能力、狗的感情,都不再只是各說各話無以為據的事情。

看了之後,大家可以一起進入新時代,不再被以往錯誤資訊誤導,比如說,我們台灣有部分資訊還停留在「狗是狼演化來的,所以要學狼當老大去領導狗狗」點點點,其實,狼的社會根本就是互助扶持的家庭式結構,當老大很常是暴力爭奪、資源嚴苛環境下的產物。再來,狗根本就把人當成「人」,我們人不把自己當人看,反而會讓狗很苦惱喔!

後半段足跡來到品種的歷史,品種的來源本來跟人的生活息息相關,狗在世界許多文明中,由於和人高度的工作配合能力,以及跟人能夠建立情感關係的特色,而成為不可或缺的角色。原本,培育狗的目的是為了擁有更健康、更有助於生計的有力夥伴,但隨著大環境改變,狗兒主要角色變成伴侶動物、而育種的初衷也開始走樣,於是繁殖業的變質、對狗的消費取向等等,造成流浪犬(棄犬)的問題。

反觀台灣養狗的文化,約莫起於狗兒逐漸「商品化」的時期,因此大眾無從了解許多品種狗培育的原由,也很常無法提供狗兒(無論品種與否)適合的生活方式。再者,由於繁殖業、官方政策、社會風氣多方對於動物福利鬆散放任(是否講太婉轉了?)不只是狗,無論是有養狗的、沒養狗的、還有其他動物生態,甚至社會資源分配,都受到很大的苦果。

這是一本前半段酸酸後半段苦苦,看完會暖暖的書。「狗的生態環境就是人類的生活」作者如是說,而我們應該為此負起責任,看完後心中響起這樣的聲音。

【亂叫攻擊搞破壞?千萬不要處罰負面情緒引發的行為!】

【亂叫攻擊搞破壞?千萬不要處罰負面情緒引發的行為!】

你是否曾經因為壓力太大而看什麼事情都不順眼?
是否曾經因為害怕而尖叫亂竄?
是否曾經因為憤怒而破壞了跟人的關係?
是否曾經因為驚慌徬徨而腦袋一片空白?

上述經驗,你我應該多少都曾有過。我們姑且是成年的人類,而狗兒的IQ、EQ才不過相當於兩三歲幼兒,講道理、處罰他們能理解多少呢?

許多讓主人苦惱的行為,像是:吠叫、暴衝、對人/狗不友善、瞬間變臉攻擊、護食護水護床護人、不聽話…等,其實出自於負面的情緒,如:害怕、緊張、警戒、挫折、徬徨,或是出自於身體的不適,如果使用處罰來去抑止狗狗行為,恐怕是最不智的做法。

處罰最有效的地方在於迅速停止當下的行為,但,那是因為狗狗怕你,怕你兇、怕你的威脅,所以他學會了不要在會被處罰時做出那些「不恰當的行為」,但如果不會被處罰,或是負面情緒實在太強烈了,累積久了自然會引爆,這一切就有如潰堤,問題變得更複雜了!


〝地位說源自於資源嚴苛的群體裡〞

許多主張處罰的立論來自於「地位」,地位說最早來自於行為學家對狼群的觀察,他發現到該群體存在上下階層關係,位階低者必須服從,否則群體不會穩定。這一個說法後來大量被衍用到狗兒的訓練理論中。

然而,大家常常忘記提起的是,當初那個狼群,是在極小的空間中被圈養、食物空間等資源都十分緊迫的環境,因此產生了強者為王,敗者服從的關係。而隨著越來越多狼群的研究,發現到如果是在寬闊空間、食物充足、社交與遊戲機會都不被剝奪的環境裡,狼群是家庭式的關係,彼此照顧支援,雖然不同的狼可能有他的「點」(跟有人愛吃所以不能搶他便當、有人潔癖不能坐他的床很像),但卻是充滿著彈性與寬容,鮮少使用暴力與威脅去橋事情的。

在集體收容的環境中,狗群很容易發展成強欺弱的關係,但那代表著群體活在壓力下,而且充滿著種種不穩定性,才需要那麼高壓的互動關係來鎮住,現代的收容管理,無不朝著減低壓力、讓狗兒可以獲得更好的生活品質努力。因此,地位說不只不是狼群唯一的結構,更不應該被我們使用在「伴侶動物」的生活裡。

〝以暴制暴是加害者〞

憑著我們人類比較兇、力氣比較大、會使用工具去限制狗、可以用眼神或身體姿勢去威脅狗…這類用力氣與速度制服狗兒的解決方法,常被冠上「領導」、「老大」、「能量平衡」等過度美化的詞,但說穿了,不過就是以暴制暴。替換成鄉民用語,就是「北韓的領導」、「美國的老大」、「恐怖攻擊帶來的世界平衡」,這些是你養狗所追求的關係嗎?

〝壓力轉移〞

處罰負面情緒引發的行為,最麻煩的一件事情是狗兒被處罰的壓力,往往不是當下反彈,而是之後才從別的出口轉移。大概有向外移轉的、內在壓抑的、跟看起來好好的但頭腦與情感逐漸空洞呆滯化的三種類型。

向外宣洩壓力的類型,常見狀況是原本的問題似乎受到控制了,但開始出現其它問題,像是:用處罰去處理後,不亂叫了,但破壞家具殺玩具變嚴重了。/ 不爆衝了,但其它人或狗接近卻攻擊性變強了。 /  不亂破壞亂尿了,卻開始討厭某個家人了。(而且是對他比較好的那個,原因後面講!)

內在壓抑型的,常出現的後果是食慾降低、過度整理(舔舐)自己甚至自殘、拉肚子、睡覺睡不好、什麼都好卻有一兩個大地雷、或是越來越膽小…。空洞型的,則是最容易生病的,因為對壓力的感知差,連排解的身體保護機制都不大好,也可能是這隻狗兒已經放棄抵抗了,這真是令人最心疼的狗兒。

總之,處罰的「副作用」就是壓力轉移引發其它問題,而主人若是不清楚這個關聯,將會使得惡性循環越來越難解。

嗯,看到這邊大家的星期一是否變得更憂鬱了呢?只好先停筆給各位主人們趕快逛網拍買零食玩具回去跟狗狗謝罪,或是趕快訂民宿帶狗狗出去玩,下回待續!

次回預告:
處罰教會你的狗強欺弱
依附關係
退一步海闊天空
減敏
反制約
管理是先苦後甘
還有更多….如果不富奸的話

《 2017 D.I.N.G.O. Dr. Clive D.L. Wynne 行為科學講座 》


《 2017 D.I.N.G.O. Dr. Clive D.L. Wynne 行為科學講座 》

近年來在科學界,對於犬的研究已蒸蒸日上、累積許多成果。為了提升台灣對於家犬知識的了解,邀請美國著名科學家Dr. Clive. D. L. Wynne 來台舉辦講座。

┌講者簡介┐
Clive D. L. Wynne教授任職於美國佛羅里達大學心理系,主持「犬科學共同實驗室」,同時也是亞利桑納州狼公園(Wolf Park)的研究部門總監。專長領域:犬行為神經科學、家犬演化、收容所研究、犬的行為、犬的認知、灰狼。著作:Animal Cognition: The Mental Lives of Animals(2001)、Do Animals Think?(2004)、Animal Cognition: Evolution, Behavior and Cognition(2013)

┌講座簡介┐
2017.12.16 犬的認知
「狗之所以那麼特別,不在於他們有多聰明,而在於他們極度想要建立關係。」教授如是說。科學界對於家犬的研究近年來突飛猛進,協助人們去探索那些長久以來的疑問,如:到底狗的智商、狗的情感能力如何?狗是怎麼看我們的?狗為什麼會如此能夠和人一起生活?狗群的結構是如何運作的,跟狼群的差異是什麼?我們又該用甚麼態度、甚麼方式來跟狗兒一起生活,才是最好的?這些過往只能從經驗中摸索的人狗故事,現在,有了許多科學的論證,我們便可以從不同角度來更加理解狗兒,讓跟狗兒的共同生活更美好。

2017.12.17. 犬的行為途徑與行為問題、談被收容犬隻的行為與處境
狗兒的行為受到先天基因與後天環境學習交互影響,型塑出各式各樣不同的反應及行為機制。本日將從狗的腦部構造與機制出發,闡述狗的行為途徑,以及衍生出的行為問題,從科學角度來探討如何看待狗兒的行為,並思考最適合的訓練與相處方法。下午則會從行為神經學的角度切入,探討在各種收容環境中的犬隻處境,對於找出對狗兒更好的收容管理方式。

┌費用┐
[早鳥價 10/16前]
單日 2400元
雙日 4000元
D.I.N.G.O.學員、會員、四人以上團報打九折。(擇一不可併用,規則請見說明)

[原價]
單日 3000元
雙日 5000元
D.I.N.G.O.學員、會員、四人以上團報打九折。(擇一不可併用,規則請見說明)

[高中、大學生優惠]
雙日 3200元
中部學校九折= 2880元
東部、南部學校八折= 2560元
不得與其他優惠倂用

[大學動保社團優惠]
每個社團提供兩個免費雙日名額,申請及使用方法請參考說明。

┌地點與時間┐
2017年12月16、17日 10:00 – 17:00
國立臺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附設動物醫院 B1 演講廳
台北市大安區基隆路三段153號

┌報名方式┐
請填寫報名表→三日內收到匯款通知→一週內匯款→確認匯款→報名成功
線上報名表 https://goo.gl/forms/R05Ajro5f83Nj8fu1

┌備註┐
1. 本講座為英文講課,現場中文翻譯。
2. 請勿攜帶動物進場。
3. 外籍人士報名可保留名額、現場繳費,詳情請另洽。
4. D.I.N.G.O.學員為D.I.N.G.O.台灣個別或團體班學員,校外單位合作、免費體驗、諮詢、講座等不符合學員資格。
5. 四人(含)以上團報,每人費用打九折。
6. 高中大專學生,請於表單附上有效之學生證照片連結,或寄至service@dingo.tw以茲證明。
7. 大專動保社團優惠,請來信service@dingo.tw詢問申請方式。
8. 所有優惠不得併用。
9. 其他未盡詳細說明事宜,本校保留修改追加之權利。